你的位置:首页 > 个人博客 > 心情日记

培养什么

2017-02-20 22:56:09      点击:

并不是要给他们灌输一些科学知识,而是要带领孩子们认知世界,在他们的心底埋下一颗种子,等真正学习或者真正的遇到同样的科学现象的时候,他就会恍然大悟,会明白其中的奥秘,轻而易举的了解原理,也并不一定要培养科学家,反而是要建立起孩子们科学的认知体系,当一个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孩子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遵循着正确的轨迹去寻找到答案,我们说所以的自然科学最终都归结于哲学,也就是所有的科学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玩出来的科学理论知识


物理不是一切,但一切都是物理,现在文盲少了,却很大人都是理盲


对讲机进行SSTV数据传输,卫星云图的接收


如果上课没办法听的懂,一时间没办法快速接受,则需要参加补习班,而启蒙课程则是提前投资,埋下种子,在孩子遇到这一课程知识点的情况下瞬间萌发,可以极其容易的接受这一知识点,完全可以省去参加补习班的钱,更加提高了孩子对于科学知识探索的欲望。


不参加补习班,“补”可以引申为亡羊补牢,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把底子打好,而要去补?就是因为孩子上课的时候没听懂,没能理解,上课的节奏又快,下课以后做练习又会碰到不会做的困难,如果有的孩子再不主动去解决困难,就会造成孩子退却了,绕过这个知识点了,我们的大脑是很懒的,就像电源短路这样的原理,不想去费劲,这是自然规律,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让他提前在手中掌握这一个克服困难的钥匙,再次遇到难点可以迎刃而解。是一个种子、是钥匙、是催化剂


哲学家大卫休谟的观点:人们第一次见到水,绝不会知道水能溺死人;人们第一次见到面包,绝不会知道面包能充饥,人们第一次见到火,也绝不会断定火能灼伤人,诸如此类。因此因果观念不是人脑先天具有的,因果观念不是先验的,它“只能来自于经验”。


关于上学前我所需要知道的一切事情科学、数学、动物等


我试着界定“科学”和“哲学”之间的区别。不论是科学还是哲学,都试图回答由现实产生的问题。事实上,从它们的起源来看,科学与哲学曾经是一个连体婴儿,只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物理、化学、天文学和心理学等学科,逐渐从它们共同的母体——哲学——中独立出来。今天科学试图解释事物是如何构成、如何运转的,哲学将自己的任务集中在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上;科学在谈论自己的主题时必须采取一种客观化的视角,哲学则总是自觉地保持这样一种意识:知识必然具有一个主体,人类必然是它的主角;科学渴望认识存在的事物和所发生的事件,哲学则会去思考我们所知的发生的事和存在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科学可以增加知识的视角和领域,即将认知分割和细化,哲学则坚持将一种知识与其他知识联系在一起,试图通过人类思考这个统一的活动形式,将每种知识都安置在一种超越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框架之中;科学寻求知识而不是纯粹的假设,哲学家则想要知道我们的知识整体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哲学甚至还要对到底是真正的知识还是经过伪装的无知进行发问,因为哲学通常要对科学家们(包括普通人)认为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进行质疑。如数学家会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哲学家则会问:数是什么?
④无论如何,不管是科学还是哲学,都是在回答由现实引发的问题。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对所提出的问题的解答令人十分满意,以至于由此而取消和化解了该问题。当一个科学的回答如此有效时,就没有必要坚持原来的问题了,因为它不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相反哲学家并不提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只是提供各种回答——这些回答并不就此取消问题,而是允许我们理性地与它们共存,尽管我们仍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扪心自问。我们已知有许多关于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的哲学回答,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停止问自己什么是正义、什么是时间,我们永远不会将以往的哲学家对这些问题的各种回答视为无关痛痒的或是已经被超越的。哲学回答不能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它们实际上是培养了问题,突出了问题的本质,并帮助我们一直追问下去,使我们一次比一次问得更好,使我们能够与追问永久性地和谐共存。因为如果人不是一种能够追问的动物,一种能够继续不断的对任何一种想像的回答进行进一步追问的动物,人又能够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