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个人博客 > 技术交流

各波段的电波传播特点

2015-07-24 00:24:39      点击:

超长波和长波: 3KHz一一30KHz、30KHz一-300KHz长波传播特点,绕射能力强,大地(土壤)的吸收不显著(与传播的地面几乎无关),在陆地上可传2000-3000Km以上,在海面上更远。

中波: 300KHz一一3MHz(波长1000m一-100m)

中波传播有地波和天波,特点是白天靠地波,而晚上则既靠天波又靠地波(白天D层吸收,晚上D层消失,E层反射〉有衰落现象。中波除广播外多用于船舶、飞机的各种航标电波(导航)。

短波:1 5MHz一-30MHz

短波传播也是靠地波和天波。

地波传播的距离取决于频率和地面的电参数。因为地面对短波的吸收较强,绕射能力较差,一般地波传播距离在几十公里。

天波传播主要是靠电离层反射,F层反射,E层损耗。

短波传播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地波衰减快,天波的稳定性差。短波传播的另一个特点 是有寂静区(越距区)存在,既地波传不到,天波反射不到(一般在50-300 Km之间)。

短波传播:有衰落现象

短波传播:有回波现象0.003s/1000Km 0.13s/地球一周

F2层还会形成滑行波。

短波传播当反射仰角大于45。时形成高角波,测向时示向度摆动很大,取向困难,误差也很大。100-350Km是测向的难点。

短波测向难度大,示向游动,模糊。

超短波:30MHz一-3GHz

由于频率很高,地波的衰减很大。天波一般都穿透电离层不反射,因此超短波传播主要靠空间波。在不考虑绕射和大气的影响时,直射传播的距离r可按下式计算。

hIh2分别为地面上的收发天线的高度。

超短波在实际传播中,大气层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大气层的折射作用、吸收作用、 散射作用等还有雨、雪、雾、风暴等因此传播状态也是复杂多变的。另外,由于超短波的波长短,地面上山丘、高大建筑物产生回波反射,地面的各种物 体,凹凸不平所产生的电波散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超短波传播电场强度的计算

P:辐射功率(千瓦)D:是天线的方向系数h1 h2:是两天线的高度r(km) :是收发两天线的距离 λ:工作波长(m)

在超短波范围内调频广播和电视的发射极化是水平极化,目前使用的测向机大多为垂直极化的测向机,对水平极化的电波是测不准的。

早期无线电测向用旋转环状天线,使用这样简单的环状天线测量经电离层反射的高角波的示向度时,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称为极化误差。1918年发明了Adcock天线,极化误差得到了很大改善。1930年以后,对Adcock天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测向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促使了人们对它的研究,逐步搞清了各种场地误差和设备误差产生的原因。当测向机本身的误差被减小后,场地的不理想和电波干涉引起的就变得更加突出。人们又研究出大基础测向天线阵。